网站首页 > 童年成长> 文章内容

观课 让作文引领成长 ——《……》习作教学录评(董尚元执教;罗昆霞点评

※发布时间:2017-8-15 12:33:1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师: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要什么呢?这还得从一篇日记说起。前不久,我在一个QQ 群里看到了这样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

  妈妈让我去扔垃圾,我想万一下面有个卖小孩的怎么办?被挖掉眼睛,被放进一个麻袋丢进河里淹死。那些小孩都是因为自己出门而遇难的,我可不要向他们一样。我看到楼梯旁有一些垃圾,随手一扔就走了。虽然很不好,但是活着回来就很好了。

  师:我刚看到这则日记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哈哈大笑。可是,当我再看几次的时候,我却笑不出来了。知道为什么吗?

  师:嗯,有性,好自己,很好。但社会是否太,我们等下会探讨。(走到另一个举手的同学身边)你想到什么?

  师:好一个疑神疑鬼。是没错的,但像她这样就过了。这样,为了便于交流,我们先来给这个作者起个名字吧。叫什么呢?

  师:这名字不错。我的一个学生给她起的名字叫“优优”,父母原本希望她优秀,哪知她现在变成了“忧忧”,成天疑神疑鬼,担心这担心那。(板书:优优——忧忧)我们暂且就叫她优优吧。

  生:我觉得她非常现实。在丢垃圾这件事情上,我赞同她的观点,活着回来就很好了,好死不如赖活着。(生笑)

  师:是的,她现在有太多的担忧,有太多的恐惧。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人帮助,她还可能会有哪些离奇的、古怪的、不可思议的行为举止?

  师:现实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人。我就曾经看报道说有人不敢上大街,总认为大街上有人在追杀自己。优优可能还会有哪些离奇的行为?

  师:这样她就不敢和朋友玩耍了。甚至不愿意交朋友了。同学们,像优优这样,是不是个例呢?我找了一些资料,我们来看看。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障碍。据美国一项跨越48 个地区的个体调查表明:社交恐惧症的发病率为7.9%。在中国,由于人们对该症普遍认识不足,大量的病患被轻描淡写地认为是“胆小、内向”,导致社交恐惧症的病患数量统计趋于保守, 但也达到了6.8%。社交恐惧症多起病于童年期和青春期,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很有可能终生发病。随着现代电脑和电视机的普及程度的提高,孩子们患上社交恐惧症的可能也是越来越大。

  生:优优这是一种社交恐惧症,她对社交有一定的障碍性。因为她太过于忧虑了,所以她对任何人都有点不信任。

  师:美国7.9%,中国6.8%。而且中国还有很多没有统计进去。联想一下我们自己,我们也有恐惧的时候,但我们会不会像优优这样呢?

  生:不会像优优这样疑神疑鬼,自己吓自己。所以呢我想她会不会是在一个的家庭中生活、长大的。

  师:不仅仅是吵架。也有可能是她亲身经历或者看到过一些犯为。同学们看看,是不是有这样一些原因呢?

  师:她的家人、老师过度地强调要自己、注意安全;还有可能是新闻大量地报道了负面的新闻,却忽视了社会中那些美好的事件,让她觉得缺少安全感。

  生:我觉得她真应该在乡村生活一段时间,毕竟乡村没有城里这么多犯为。总觉得她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对她过度了,所以就导致她特别无聊,每天都幻想这些东西。

  师:此话未必正确。第二个要点是,他还想到优优可能是老人带大的,过度溺爱。这样导致优优缺乏,丢个垃圾都会说——

  师:孩子们,现在请你再看看这则日记。刚看到日记的时候我们忍不住哈哈大笑,现在我们恐怕不能一笑了之。这本应该是一个阳光活泼的小孩,现如今却变得如此多疑,我们不敢想象她在生活中还会有哪些离奇的事情发生,甚至不能想象她今后的生活。我们刚才还分析了优优多疑的原因。(课件出示)看了这则日记,起初我忍不住哈哈大笑。可当我再看几遍时,不禁心头一怔:这本应该是一个……我不敢想象她在生活中还会有哪些离奇的、不可思议的举动?也许她……又是什么原因让她变得如此胆小,如此多疑,如此忧郁……

  生:(读自己写的片段)这本应该是一个活泼可爱,脸上带着一缕阳光,让人为她的笑容感到温暖的孩子。可是她现在却变得疑神疑鬼,杞人忧天,连垃圾都不敢扔。这反映了社会的。

  师:是啊,我们的生活并没有那么。所以“”改成“问题”比较准确。这一部分写出了心目中这个小孩应该有的样子,请你接着读。

  师:你说她今后的人生还能幸福吗?刚刚我们看介绍还知道,社交恐惧症的发病率并不低,而且最好的干预时期就是童年和青春期。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师:这是个好办法。发表的力量是无穷的。写一封,让跟优优这样有心理阴影的一类人都能看到,这个办法真好!我最担心的是她的父母家人、她的同学朋友还没有意识到优优的问题。

  师:生活中固然有阴云密布,但更多的是阳光灿烂。多报道正面新闻,这个真好!现在,你手中的笔就是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魔笔。赶紧行动起来吧。动笔之前,请大家先想好写给谁?写些什么?等下我们看谁的文章最有力。

  你们好!我知道现实生活中有些不好的事件发生,但是的温情更是无处不在啊!虽然将坏事大肆报道比起那些温暖的小事更能吸引眼球,但是这样做,会让人们看到为数不多的坏的一面。反而让所有人都疏忽了处处可见的正面事情,忽略了生活中的种种美好。如果你们能将那些温暖的小事报道出来,让人们知道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都充满了正能量,岂不是更好吗?

  记得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很胆小。一次,也是妈妈叫我去倒垃圾,我一开门,就看到一个黑影子一晃,我吓坏了。正想跑,我站住了,因为我想起,我__口不是有一棵树吗?这是不是树枝在晃动呢?我停下来一看,真的是树枝。我看到自己把自己吓成这个样子,嘻嘻笑了。我一点也不怕了,飞快地去垃圾箱倒了垃圾,高高兴兴回家了。你看,我不是到现在一点事也没有吗?

  师: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可惜啊,我们课堂上没有时间了。下面,我们来给自己的文章起个题目吧。

  师:这是两个非常文艺范的题目。同学们,老师为你们喝彩。今天这节课我们从一篇日记出发,用文字那些偏航的心灵,用魔笔改善我们的生活,希望今后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思考,多写作。

  董老师的《……》不是教材中的作文课,而是他自主研发的一个课例。研发作文课,内容是关键,也是难点。这一课的研发源自一则学生日记。那则日记记的是:日记的主人因害怕被拐走杀掉而将垃圾扔在楼梯旁。客观地说,这则日记带有十分明显搞笑的成分,内容和表达也没什么特别之处,看了这则日记,多数人都会一笑了之,更别说把它研发成一节作文课了。董老师没有轻易让它从自己眼前溜走,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到这则日记的教育价值,并把它打造成一个作文课例,可谓眼光独到,另辟蹊径,别有洞天。

  对这则日记的判断,多数人认为是搞笑之作。但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这则日记是这个孩子内心的真实写照呢?那这个孩子可能常常处在恐惧中、孤独中、中,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这会严重影响这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发展。这个“万一”切切实实让董老师感到心疼和担忧。悲悯的情怀激发了他作为教育者的责任担当,他要用作文课的形式帮助那个“万一”的孩子和有类似困惑的孩子摆脱困境,成就健康幸福的童年。我想这也是董老师将本节作文课命名为《……》的原因吧。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作品是表达的结果。作文的不济,往往是因为思维的欠缺。这节课重视学生的思维,思维有深度,先通过这则日记,学生感受“优优”这个形象。再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一个“优优”在生活中还会有哪些离奇的、古怪的、不可思议的行为举止?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提高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接下来,前后延伸,明确问题的成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深刻地了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联系。思维还有广度,在讨论像“优优”这样具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时,老师提供了两个数据(美国:7.9%;中国:6.8%),使“万一”的“优优”具有了现实的代表性,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优优”需要我们去帮助、去。增强了学生的感和参与的积极性。不仅如此,在讨论心理问题成因时,学生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找了原因,最后还针对各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

  杨再隋教授曾说过:学生写作时没有感受到自己在写作,那是写作的理想境界。这节课从头到尾鲜见“作文课”“写作要求”这样的表述,开课伊始就出示“”这个极具冲击力的词汇,瞬间学生“英雄救什么”的冲动。进而思考问题的成因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深广的思考为学生动笔奠定了的基础。当学生动笔时,有的感受是在义正地社会某种坏现象;有的感受是在与“优优”亲切交谈;有的感受是在严肃认真的给某个人和组织提,这种感受定会极大地减轻原先作文的种种负担,学生得到的是存在感和表达的快感。要达到这种理想的境界,就要改进传统作文教学重视“写什么”“怎么写”而忽视“为什么写”的现象,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董老师这一课也给了我们深刻的:作文要为生活服务,要为成长服务,要把生活的需要(对学生来说是成长的需要)放在前头。用作文的形式或描述生活,或呼应生活,或干预生活,或引领生活,或建设生活。厘清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