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宝宝入园> 文章内容

入园早准备 减轻宝宝分离焦虑

※发布时间:2017-9-2 11:11:3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暑期到了尾声,新学期即将开始,幼儿园新生家长开始发愁:孩子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无法穿衣、吃饭;孩子哭闹不已,找各种借口不愿上学。原来,孩子的哭闹和一种名为“分离焦虑”的心理问题有关。据一项网络调查数据统计,90%以上的儿童在刚上幼儿园时都会产生入园分离焦虑。那么,如何把这种焦虑降低?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从家到学校的过渡期呢?

  “朵朵刚入园那会儿,每天进园前都要抱着我哭一场。”朵朵妈妈说,朵朵本来就不舍得妈妈离开,当时刚好看到同龄孩子哭着拉着喊妈妈,她也跟着哭起来。第二天朵朵开始就变着花样找借口,要么说头好晕,要么说这里痛那里不舒服。而且每天起床气都很大,就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才有所好转。

  孙女士回忆起两年前开学第一天,儿子小竹笋最初还很乖,可看见她转身离开,就开始掉眼泪。孙女士说:“小竹笋比较内向,听老师后来说那天我离开后他就一个人默默哭了很久,听得我也心疼。”孙女士晚上接孩子回家时,小竹笋告诉妈妈“一天都在想妈妈”。孙女士找了一些关于上学的图画绘本每天晚上给孩子读,小竹笋才渐渐摆脱了分离焦虑。

  晴晴去年开始上幼儿园。第一天上幼儿园,不少孩子红着眼睛、哭哭啼啼地和家长分离,有的哭得撕心裂肺的。晴晴妈妈将晴晴交给老师后,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了。事后老师告诉她,晴晴哭了一小会就没再哭了。

  可放学接孩子时,她发现晴晴有些奇怪,不跟妈妈说话,也不和老师说“再见”。到家后,晴晴还是不说话,无论谁逗她,都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接下来的几天也是如此,半个月后,晴晴才恢复了往日的笑容。

  在孩子刚入园的一个月时间里,晴晴妈妈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才深知“把孩子留在幼儿园,自己悄悄溜掉”的方式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分离焦虑。如今,刚怀上二孩的她笑着说:“有经验了,下回肯定提前做好准备。”

  李女士是我市一幼儿园老师,从事幼儿教育7年,几乎每年9月都是最忙碌的日子。这些年来,她发现几类家长对处理孩子分离焦虑的方式欠妥当。第一种是立场不坚定的家长。“送孩子来上学,孩子哭闹,家长就哄着说‘好好好,今天不去了’。”

  另一种是态度强硬型的家长,不理会孩子的情绪。不少妈妈为了让孩子不哭闹,会编一些善意的谎言骗孩子。比如,明明是带孩子上幼儿园,却骗孩子说去游乐园、动物园,结果到了幼儿园门口,孩子还没来得及反应,就把孩子塞给老师,自己快速离开。“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哭闹于心不忍,不停安慰孩子;有些则严厉苛责、呵斥孩子,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有不妥之处。”李女士说。

  为了帮助幼儿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部分幼儿园在8月让家长带孩子提前来园熟悉。有些幼儿园则在入园第一天安排家长半天陪读,旨在帮助孩子适应。

  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缓解分离焦虑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唐革联认为,入园学习生活是孩子社会性开始的第一步,这将影响到孩子走入社会的信心。从心理上来看,融入得好,就建立了一个好的信心基础。所以,家长想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应尽早做准备,让孩子提前熟悉。

  孩子到了一个陌生时,安全感也随之发生变化。此前若没有经过一些提醒和训练的话,孩子到了幼儿园会产生陌生感,进而内心变得。离开熟悉的人和,这是孩子分离焦虑的根源。

  唐革联表示,目前,不少幼儿园都有“适园”的流程,就是让孩子提前到幼儿园,让孩子对有个熟悉度,提高内心的安全感。唐革联认为提前“适园”常有必要的,若没有这一环节,家长应首先提前和幼儿园园长、教师沟通,带孩子到幼儿园熟悉,最好是熟悉更具体的事物。

  唐革联,不仅要提前熟悉,还要熟悉人。家长要带着孩子去见老师、认识老师和其他同班小朋友。如果没有办法跟老师和小朋友接触,家长可以在家给孩子一些意识,描绘一些憧憬。比如,说一些“老师如同妈妈一样会对你好”等描述老师形象的话语,让孩子有个思想准备;或“其他小朋友就像小表哥、小表妹一样,能和你做游戏”,让孩子从心理上觉得幼儿园有人陪伴,有更有趣的事情做。

  唐革联表示,还可以找出不同点去刺激孩子的新鲜感,可以从游戏、故事、玩具入手。比如“幼儿园有跟家里不一样的东西,有滑滑梯、有小跑道,有很多玩具”、“二三十个小朋友可以玩不一样的游戏”、“幼儿园老师很会讲故事”等。

  家长还要提前调整孩子的生活作息习惯,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养成按时午睡习惯,以帮助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唐革联提醒家长,刚上幼儿园的头几天,最好不要催促孩子“快点起床,上幼儿园要迟到了”。可以用“小朋友长大了,要起床了”来代替,鼓励孩子按时起床。

  唐革联提醒广大家长,当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将要分离那一刻,离开时千万要注意,自身不要有负面情绪,要表现得开心。可以告诉孩子:“你在幼儿园要去学新东西了,下午妈妈会看到一个更聪明的孩子。”如果孩子抓住家长的手不放甚至哭闹时,要尽量传达给孩子上幼儿园是大家最向往的事情。可以跟孩子说:“妈妈也想去幼儿园,但妈妈长大了去不了,你代替妈妈去了解、学习一下,下午来接你的时候告诉我。”动作方面也要掰开孩子的手,家长要表现果断一些。还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小任务,让孩子在幼儿园完成。

  “积极暗示是在去幼儿园之前,从幼儿园接孩子回来后,家长要给予积极肯定。”唐革联,当接到孩子后,家长可予以孩子肯定的答复:“早上见到你跟晚上见到你不一样了,乖多了,长大了。”

  最后,可以与孩子互动,让孩子做积极回应。比如可以问问孩子“今天遇到什么开心的事情?”“有没有和小朋友做朋友?”“幼儿园一定比家里好,有这么多的游戏可以玩。”同时,不要说 “有没有人你”、“有没有不开心的事”等话语。孩子若有小情绪也不要苛责孩子。

  面对孩子入园分离焦虑,网友也有很多小妙招。网友“随风”说:“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我就和幼儿园园长沟通先尝试半日课程让孩子逐步适应没有家人照顾。”

  网友“茶茶”跟孩子告别时,会来个击掌和飞吻。“茶茶”说:“因为要上班的缘故,经常将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每次离开前都与孩子飞吻告别,孩子很早就习惯了。”“茶茶”还表示,可以让孩子带上熟悉的物品去幼儿园,如毛绒玩具、小汽车等。而网友“00柒”早就有所准备,在考察幼儿园的时候,她和几个同龄孩子的妈妈们一起说好了上同所幼儿园,孩子有了熟悉的小伙伴,在幼儿园时情绪比一般孩子要放松许多。

  “牵着孩子的手进教室,陪伴孩子吃早餐,引导孩子认识坐旁边的小朋友,并向孩子在某个时间段一定来接他回家。”网友“程诺”表示,入园时有很多具体的细节家长都要注意,比如在入园的一两个月内,最好固定一个人接送孩子,要按时接孩子回家。

  “”这个词,一下子就把孩子与其他小朋友放到了对立的。孩子之间会有一些磨合,会有争执,但不会记仇,应让他们自己解决。

  当问“今天哭了吗”的时候,孩子会马上表现出委屈甚至哭闹。妈妈的话就是一种心理暗示,暗示着“只要哭闹妈妈就会心软”,这样孩子就更不愿意上幼儿园了。

  这样的问题比较笼统,孩子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也不知道如何衡量自己的表现。家长可以多去关心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开心吗”,这样才会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具体的引导。

  家长要帮助孩子一起认识新的朋友,新的伙伴,不妨换种提问方式:“今天认识了几个新朋友”或是和孩子一起分享一下班上的趣事,让孩子对好朋友逐渐形成概念,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期待。

  这么小的孩子,要清楚地回答这个问题,太难了!不要去挑战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不要给孩子压力,以免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孩子刚入园,情绪肯定不好,必然影响食欲。老师会帮助孩子适应新的集体生活,也会细心观察孩子,更会适当地帮助孩子,家长完全不用担心孩子吃不饱。

  孩子刚开始上学,对学校的一切大多带有情绪,对于这些问题如果宝宝的回答是负面的,那对他上学的情绪肯定影响很大。

  如果家长一直强调哪个老师,那就是暗示孩子要更多地跟喜欢的老师在一起,孩子就不愿和其他老师接触。(综 合)

  本组文字(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陈 澄本组图片 本报采集(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